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 索  引  号 333333333/2011-00108 组配分类 其他信息
  • 文  号 5713753 发文日期 2011年07月05日
  • 本级规范性文件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5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乌海市委、政府关于

    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乌海的决定

    (2007年10月27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乌海,特作如下决定。

    一、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乌海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定了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战略目标。市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批准的《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战略中,全部贯穿着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明确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市委五届四次会议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这不仅是顺应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需要,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加速面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技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乌海。

       (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市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但我市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全国、自治区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高投入和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从现在到2010年,是乌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整合科技资源,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总体目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我市建设自治区西部重化工业基地发展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乌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基本思路

        建设创新型乌海是全市发是展战略的核心,全市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为重点,有选择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使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五)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成区域创新体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区的排位稳定在前6名以内,经济发展方式初步转向创新驱动型,主导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20%,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其中企业投入占75%以上,财政投入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环境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生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产品及品牌。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解决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为了使我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全局性和前瞻性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我市的重大项目是指: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强化科技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重要产品,关键共性技术以及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确定,一定要要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来确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有利于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对本地区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有全局性影响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并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重大科技项目的确定方向要放在增强我市支柱产业的创新能力上,围绕现代农业和西部重化工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煤化工、氯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

        (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的一系列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大项目、大企业,推动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动员和组织各种智囊机构,帮助我市提高选项及科研水平,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在我市实施。先重点从扶持发几个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增加数量,扩大规模,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及产品,逐步做多、做大、做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园区外企业也要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普及应用信息化技术,大力推广数字化设计、加工、管理和制造,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化。

        (八)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围绕我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目标,抓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个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修复、以及废物资源化为重点,实现科技工作全方位跟进,搞好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环境污染预防、控制、治理技术保障体系,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工业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过程治理转变。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加强与国内外粉煤灰、煤矸石应用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快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步伐。要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对民间自发的太阳能利用加以规划、引导、扶持,形成具有乌海特色的一大节能亮点,在农区鼓励发展户用沼气和实施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九)加快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

        把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做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抗旱造林,沙漠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整合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基础上,加强技术集成,重点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在科技攻关、试验示范和成果推广三个层面进行突破,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样板,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全市农区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支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龙头企业。以精品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区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依托的蔬菜、葡萄、乳肉产业链,并使其不断延伸,带动相关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市的农区信息化,进一步开发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要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业科技服务的新途径,全面实施农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

        (十)努力提高社会公共领域的科技服务水平

        提升预防和应对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动植物疫病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围绕人口与健康,开展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及传染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提高食品与药品安全水平;加强公安、交通运输系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强警工作要出成果,出经验,走在自治区前列。

    四、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与自治区西部区域性中心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

       (十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大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研发机构,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增强研发创新能力,重点建设四大支柱产业的研发中心,同时要建设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研发中心,以及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研发中心。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设备,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

    (十二)多方寻求技术依托,加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支持大中型优势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整合科技资源,采取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