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2022年)
索  引  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科技局 信息分类: 人大意见、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概       述: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2022年)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2-08-10 18:57:0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8-10 18:57:05 作者:科技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科复20226

                            【办理结果:B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1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史国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

乌海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围绕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发掘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资源条件,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勇担引领蒙西地区高质量发展重任,确保全面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营造开放创新的国际化发展环境,稳步构筑起产业特色鲜明、内生动力强劲、绿色低碳和谐的跨越赶超新优势。

(一)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增链打造和建设可降解材料、氟硅材料、煤基碳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和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以建成电石总产能363万吨及在建电石项目为基础,把握国家新一轮禁塑限塑措施带来的战略机遇,重点打造以电石-BDO-PBS/PBAT/PBSA/PBST系列产品为核心的可降解材料产业集群,到2025年可降解材料产能达到300万吨/年,配套发展己二酸、对苯二甲酸、甲醛等关键原料。

全力打造先进氟硅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氯资源优势和氟硅材料产业基础,在现有3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和5万吨/年草甘膦产品形成循环经济微循环的基础上延链拓展,下游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高档白炭黑等产品充分发展。氟材料产业加快增链发展,在永太氟精细化工产品突破的基础之上构建无机氟化物、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工产品、含氟ODS替代品等四大氟材料产业链。

打造高端金属材料集群。通过稳定现有210万吨钢铁产能,优化现有30万吨气基冶金装置,以包钢万腾、赛思普等企业为依托,发展优质钢材、气基/氢冶金,下游拓展高端铸件等加工产业。依托氯资源优势拓展钛及钛合金产业,生产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用高端海绵钛、钛及钛合金等。到2025年气基/氢冶金产能力争达到200万吨/年,钛及钛合金产能达到1万吨/年。

打造煤基碳材料产业集群。乌海市当前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对电池及相关材料需求快速增加,钢铁产业也将逐渐转型,短流程电炉钢占比将持续增加,带来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旺盛需求,乌海黑猫特种炭黑已建成投产,宝武年产5万吨针状焦、宝杰一期年产1万吨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正在建设。依托百万吨级煤焦油加工产能,打造以针状焦-负极材料、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煤焦油-特种炭黑等为代表的煤基碳材料产业集群,到2025年针状焦产能达到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达到5万吨/年、负极材料产能达到3万吨/年。

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产业。在采煤沉陷区、露天矿坑和排土场建设风光+生态修复项目,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协同发展格局;在乌海市乌达区自然能源智慧农业科研示范项目和乌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零碳建筑示范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在居民、企业等公共建筑物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储热、储冷光热项目。鼓励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能源协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以风光氢用一体化方式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利用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工业副产氢资源拓展氢源渠道,保障氢能供应。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加氢站,加快氢能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氢能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氢能在交通、冶金、发电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将我市打造成为氢经济示范城市。

(二)构筑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服务的创新高地

以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型企业成长,将乌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内蒙古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大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设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重点实验室。聚焦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可降解塑料创新联合体,探索建设乌海市可降解塑料研究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自治区要求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出台《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实施产业转型创新培育工程。实施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在可降解塑料、碳基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制氢、储氢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抓好“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等自治区重大专项的实施。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粉煤灰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淤泥土壤化利用、污水处理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抓好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湖泊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等自治区重大专项实施。

实施科技投入保障工程。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动建立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全社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建立R&D动态监测系统,重点聚焦规上工业企业,做到企业研发投入的应统尽统。探索开展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三清零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加强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提升科技成果登记管理水平,积极申报技术合同交易后补助项目。持续推动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建设,完善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管理考核机制。深化与“4+8+N”合作主体开展交流合作,搭建乌海市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信息库。

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依托乌海英才工程,抓好《乌海英才科技创新创业类个人及产业创新、产业创业人才团队评审细则(试行)》等政策落实。加强我市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好初、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发挥科技创新中心、兰大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强化柔性引才功能,服务我市企业。

(三)建设绿色低碳的循环示范园区

加大清洁能源合作力度。充分利用乌海市230亿度用电负荷消纳蒙西电网通道优势和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沙漠发展风光储用新能源产业的优势,谋划开展清洁能源合作,加快全网绿电替代并落实配套产业,推动建设自治区西部风光氢储用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鼓励企业以产品升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建立全过程节约、清洁、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公共服务设施低碳化,推广新能源公共汽车、风光互补路灯等节能低碳产品。推进园区环境改造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绿化、防护林带与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区绿地、苗地花圃等绿地连接,形成点、带、面相结合的完善绿化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园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区

努力优化园区布局。功能集中、产业集聚为发展原则,有序推进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形成起步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完善功能,全力创建现代化科技新区。

推进园区交通路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主干道的拓宽延展工程,构建园区便捷化公交网络。建设一批面向主导产业专业人才的专家公寓、白领公寓、蓝领公寓、公租房,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的居住环境。加快推进一批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大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构建“15 分钟健康圈,提升高新区医疗服务水平。新建一批商务写字楼、星级酒店、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等商务设施,完善园区商贸服务功能。

大力建设智慧园区。重点推进移动通信系统、光纤宽带和广电网建设,实现全区光纤到户全覆盖、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整合数据资源,打造互通、高效、一体化的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大型公共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完善数据采集和利用的规则和体系。加快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卫生、数字城管等示范工程,逐步向企业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推广智能化应用。深化通信通讯设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设备与技术应用,实现智慧园区建设与新兴产业培育相互促进。

(五)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坚持破旧立新、改革创新,以低碳产业园管理体制优化为核心和支撑,着力解决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成立市委、政府牵头的工作专班,充分研究区镇合一”“代管镇的可行性,研究一区四园归并管理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不顺畅问题,推动实现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园区财政的倾斜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创新与科技创业各个环节的政策资金引导能力。深入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各级有关鼓励优惠政策,围绕研发资源集聚、创业孵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人才引进和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等关键领域,全面完善自主创新配套政策体系。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扎实推进三旧改造,挖掘土地潜力、盘活现有闲置土地存量,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工业项目使用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实现工业项目高效、集约发展。严格园区的准入标准与项目审核制度,完善入园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加大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力度,建立企业能进能退、优进劣出的推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动态配置。

积极完善考核机制。参照科技部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以企业自主创新、中小科技型企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对科技创新、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循环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与管理,并逐步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价长效机制,注重与园区中长期发展紧密衔接。

乌海高新区如能获批准为国家高新区,这将有利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战略要求,有利于促进国家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乌海争当内蒙古西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有利于推进乌海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成为全区重要增长极。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分管领导:李江波

联系人:朱仁强

联系电话:15247369732(座机3998565

                             

2022624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