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成果转化
“科技兴蒙”行动 乌海市重点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三)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9日 作者:成果转化科 来源: 浏览次数:

“科技兴蒙”行动

乌海市重点科技合作项目进展情况(三)

                                                                 ----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低碳冶炼技术”项目进展情况

        2021年4月12日,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9亿元,历时16个月建设,国内首条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线正式乌海市海勃湾工业园区建成,并且组织了为期三天的热负荷试车,共计生产铸造生铁约1000吨,在验证了工艺可行性和设备能力后,按计划停炉组织消缺检修。目前,为期一个月的消缺检修工作已经完毕,已于2021年5月19日MPR炉开始烘炉,烘炉为期11天,计划5月30日正式开炉。

        本次热负荷试车打通了整个氢基熔融还原工艺流程,并且成功生产出了成分合格的高纯铸造生铁,圆满完成热负荷试车任务,证明了赛思普团队已经基本掌握此工艺技术,具备了工业化能力,标志着世界领先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在乌海市落地转化。

        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具备四大特点:一是减排: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赛思普工艺取消了传统高炉必不可少的烧结工艺和焦化等工序,可实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8%,粉尘排放量减少89%,无二噁英和酚氰废水排放。二是降碳:赛思普工艺设计年还原用氢1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万吨/年。三是高质量:采用赛思普工艺生产的高纯铸铁产品,相关指标超过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中对超高纯生铁的标准要求。项目生产的高纯铸造生铁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蒸汽轮机和各种抗低温冲击铸件及球墨铸铁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四是国产化:赛思普工艺是建龙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借鉴国内外众多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第一代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其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不同,氢基熔融还原赛思普新工艺将“氢冶金”与“熔融还原”相结合,是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关键前沿技术。

         早在2017年6月建龙集团就开始了项目的研发工作,到2018年6月,CISP工艺一代技术已经定型,并于2018年11月21日得到了中钢协专家论证。2019年8月赛思普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成立了以杨天钧、张建良为核心人员的“氢冶金联合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CISP 工艺技术研发》研发项目;2020年11月18日乌海市科技局认定赛思普的“乌海市氢冶金研究孵化中心”为第一批乌海市“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现已授权或受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共计77项,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